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

加勒比海的明珠~古巴

地理環境:
古巴共和國夙有加勒比海之珠之稱,係一群島國家;主要由2大島嶼所組成,分別是古巴島 (La Isla de Cuba) 及祖文圖島 (La Isla de Juventud),還有超過4,195小島嶼、小沙洲所組成,以上其總面積為110,922平方公里,其海岸線長度超過5,000公里。 古巴之地理位置其東面為海地共和國、西與尤加敦半島(Yucatan)相望,南為牙買加 (Jamaica),北臨佛多里達(Florida)半島 ,由於其特殊之戰略位置,古巴亦向有墨西哥灣鎖鑰之稱。古國屬於狹窄長型島嶼,地形與大開曼群島 (Gran Caiman) 類似,其陸地延伸一直到墨西哥灣入口處。有主要3座大山區,分別為位於東部的La Sierra Maestra 山脈、中部的LA Sierra del Escambray山脈及西部的La Sierra de los Organos,其主要河流有:El Cauto , Toa , Cuyaguateje , Yumuri及 Contramaestre。古巴的植物系豐饒且多種類性,其種類將近有8千多種,其中以“蝴蝶薑”(La Mariposa;百合花的一種)為象徵性之國花,而以“國王棕櫚樹”(La Palma Real)為象徵性之國樹;全國共設三百多處自然保護區,約佔國土面積22%。周遭海域水質清澈,生物資源豐富,有近五百種魚類及二百多種海綿、珊瑚等;島上動物種類繁多,其中鳥類就超過四百種,可謂鳥類天堂。

聽障奧運的由來

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(英文:International Deaflympic Games,英文簡稱IDC,簡稱聽障奧運)又稱達福林匹克運動會,原名世界聾人運動會,是奧林匹克家族(Olympic Family)之一。世界上只有5大賽事可以使用奧會會旗,除了聽障奧運外,另有奧林匹克運動會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殘障奧林匹克運動會,以及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
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(Deaflympics)的前身是世界聾人運動會(Deaf World Games )。第1屆世界聾人運動會於1924年在法國巴黎舉行,為全球最早舉辦的身心障礙類運動會。當時僅有來自歐洲各地的9國145位聽障運動員參賽,隨後,參賽的國家和人數不斷增加,到了2005年澳洲墨爾本第20屆時,已達97國3660名運動員、代表團職員等人參賽。其競技水準也不斷提升,男子百米短跑的聽障世界紀錄10秒21、400米45秒29等等皆優於中華臺北聽人(健全人)的全國紀錄。
世界聾人運動會自1924年肇始之後,一直只有每4年舉行一次的夏季運動會。到了1949年第1屆冬季運動會終於在奧地利Seefeld舉行,當時共有5國33人參賽。2007年將於美國鹽湖城舉行第16屆冬季聽障奧運會。
2001年5月,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(IOC)有鑒於在ICSD主導 之下的世界聾人運動會辦得極具規模且具有聾人文化的特色,決議同意更名為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(Deaflympics),並自當年7月義大利羅馬第19屆起實施。全球聽障體壇的每一份子看到聽障體育獲得IOC的肯定,都振奮莫名。
2009年第21屆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共有19個競賽項目,包括:田徑、羽球、籃球、保齡球、自由車、足球、手球、定向運動、射擊、游泳、桌球、網球、排球、沙灘排球、水球、角力、空手道、柔道及跆拳道。

內容參考:維基百科-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